今年是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2016年出台的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力争到2025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%。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《“十三五”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》则进一步提出,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15%以上。
作为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落实的关键节点,今年能否完成目标备受关注。2月以来,安徽、海南、福建厦门、四川成都、山东潍坊、河北衡水等地,陆续发布标题中带有诸如“进一步推进”“加快发展”等内容的、与推动当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文件,有的明确了今年及近几年的目标、任务,有的提出了具体的奖励、保障和监管措施。
就此,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表示,上述多地纷纷发文确实有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,但装配式建筑行业当前仍面临成本较高、市场接受度不够、相关企业对政策推进力度的依赖性较高等问题。与此同时,一些地方的激励政策在具体落实上存在差距,建议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好协调。